《失落的符號》
「活在這個世界上卻不明瞭世界的意義,就像在大圖書館裡遊蕩卻不碰書。」
默默的又重讀了一遍丹•布朗的《失落的符號》,這是羅柏·蘭登繼《天使與魔鬼》和《達文西密碼》的第三度出場。
「我們都害怕不了解的事情。」
這本書一開始就讓我感到疑問:「為什麼歹徒要通過安檢總是這麼容易?而且還是美國國會大廈這類型的地方。」
然後,作者似乎是聽到了我的心聲,給了這一句:「人性很容易忽略受傷和殘障人士,但是努涅茲受的訓練克服了這個本能。」
但是最終努涅茲還是沒克服😂😂(沒辦法,如果歹徒連安檢都過不去,這個故事就無法進行下去啊!!)
「我知道沒有方法能強迫人相信他不想要相信的事。」
我相信看過這本書的人,一定都會Google書中提到的許多藝術作品或是符號,例如:《玄秘之手》、美國中央情報局內的Kryptos雕塑、《華盛頓的神化》和亞伯雷特‧杜勒《憂鬱》等等。
⬇️這個文章整理的不錯,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一下。
https://mypaper.m.pchome.com.tw/kgo218/post/1320649818
丹•布朗一如往常的博學,書中提到的凱薩琳研究,是屬於「知性科學」,類似「念力」的概念,但看完這本書後還是不太懂。
還有一個疑問是:「兇手為什麼要大費周章變成另一個人?」,他不必變成另一個人,也可以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不是嗎?(基於對父親的憤怒??)
「邪惡可以出自一個關愛家庭中的純真孩子,這件事仍是人類靈魂最大的矛盾之一。」
這個問題丹•布朗也算是有給了一個解答,因為兇手是個瘋子。(正常人不會去做他正在做的事。)
「他父親的眼睛突然冒出兩滴發亮的淚水,馬拉克感覺那是他見過最美的東西。」
看到最後,所有的讀者都在期待金字塔裡的秘密到底是什麼?所謂的失落的「文字」到底是什麼呢?
答案就是:
對基督徒來說是《聖經》
對穆斯林來說是《可蘭經》
對猶太人來說是《律法書》
對印度教徒來說是《吠陀經》
…以此類推。
心在哪裡,寶藏就在哪裡。
人,最重要的力量就是來自於你自己,並非其它外在的東西,你就是你自己的神!
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個結論是不是正確的,但我看完這本書是這樣解讀的。
「黎明前總是最黑暗。」
很喜歡最後彼得對馬拉克說:「你的工作沒有完成。但無論你要到哪裡去,請記得⋯⋯你是有人關愛的。」
即便馬拉克做了這麼多的錯事,彼得還是愛著自己的兒子,或許當初只是用錯方式吧!
他說的內斂,其實是想表達:「請不要忘記,無論如何我都愛你!」,這段讓人感覺很揪心。
一個很有趣的現象,明明很常「批評」丹•布朗,但他ㄧ出新書還是會去買來看,默默的也讀完他所有的著作了。
果然,嫌貨人才是買貨人。
留言列表